1. 你最初被Jason Polan吸引是为什么?
早在Apple Pencil诞生之前,我就有习惯用手指在iPhone上做速写,比如地铁上在一站路的时间里捕捉到一个人的比例和动作,这对学画画的人是很好的基础练习。后来偶然的一次我被《Every Person in New York》这个标题吸引了,从这本厚厚的画册开始了解这位插画家。

2. 从画画的角度出发,你觉得上海和纽约两座城市之间有什么共通之处?又有什么不同?
大都市的人是相通的, 城市的建设形态也越来越相似。如果一定要把上海和纽约作对比,我觉得纽约更有多元性,个性更鲜明。走在上海的街道上,年轻人越长越像,他们没有了口音,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。其次,中国人也比较害羞,有时发现我在画他们就立即跑开了。

3. 《Every Person in Shanghai》你的个人关注点落在哪些片段?有哪些片段是你觉得即将消失的?
上海的老城厢一个接着一个地被改造为商业区,人情味、烟火气最多大地方正在消失。当然旧城区改造是必然的,我从小住在石库门,也不想将里弄和老洋房里的生活浪漫化。上海人说“螺蛳壳里做道场”,说的就是这些在狭小环境里苦中作乐的态度,我想要致敬这些在生活的无奈中保持乐观的人。

4. 你觉得这种观察力是可以训练的吗?
喜欢画画的人与生俱来就有不差的观察和模仿能力,这种观察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本能。我觉得现在的人观察力变弱了,走在街上也在看手机。我想既然大家都生活在屏幕上,我就把自己的插画发在朋友圈里,让你在手机里看到你错过的风景。

5. 跟我们讲讲最近你画到的一个有意思的场景吧。
我在公园长椅上看见了这样一个场景:一个中年男人舒舒服服地睡在女人的大腿上,那个女人也甜甜地睡着了。长椅的背后是一顶法式喷泉,眼尖的人一看便知这是复兴公园。在这样一个下午,让人不禁好奇,这两个人可能是什么关系,他们有什么故事……

6. 你画这个系列有多久了?坚持至今动力来自哪里?
目前为止积累了四十几幅,我希望在《Every Person in Shanghai》系列积累到一百幅满意作品的时候,或许能够以展览的形式和大家见面,或者集结成为册,做一本书送给上海。我给自己的唯一要求,就是要有趣,能给大家带来共鸣,也没有想要进入高雅艺术的雄心。​​​​​​​

You may also like

Back to Top